当前位置: 首页>>他山之石>>正文

当好“三种角色” 带好卓越人才
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2年11月05日 15:49 点击次数: 来源:

 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站长   潘建斌

 

 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试训一线的普通靶场人,能担任首批“卓越计划”国防生的导师,我感到非常荣幸。10个月来,针对试点国防生思维灵活、专业理论扎实、接受能力较强,但当兵经历缺失、学用衔接不够紧密、工程实践经验较少的特点,我们全体教员导师始终坚持把思路定位在与高校合力培养上,把目标定位在提升第一任职能力上,既为试点国防生当好战友,也当好师傅,更当好兄长,在共同学习、言传身教、严格要求中,促进30名试点国防生思想、技术、作风全面过硬。

 

  一是当好战友,共勉互助打牢思想基础。对一个人来讲,思想品质是“总开关”;对一名军人来讲,政治素质更是核心素质。为了帮助试点国防生在思想上彻底入伍,每个阶段我们都坚持与试点国防生共同学习政治理论,共同追求思想进步,不断夯实政治思想基础。一是共学政治理论铸魂。紧紧围绕“坚定从军报国信念、强化献身国防意识”这个根本,采取学员、教员捆绑学习方式,在共同学习政治理论的基础上,教员导师坚持带头进行交流发言亮明思想“底牌”,示范撰写心得体会进行相互交流,引导试点国防生在思想认识上积极跟进,并及时进行点评,在共同理解、共同提高中启发了思想自觉。二是共话光荣传统励志。传统折射精神,荣誉催人奋进。我们以靶场的历史和荣誉为教材,坚持共同观看《神箭摇篮》影片,共同聆听靶场先进工作者事迹报告,共同参观老厂房、老阵地、老设备,共同学习基地“大漠神箭精神”,坚持边看边讲、随问随答、有学有感,在学习光荣传统中坚定试点国防生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。三是共享经历财富定位。经历就是财富。作为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普通一兵,我们的经历对即将扎根基层的试点国防生有直接的借鉴作用。在工作间隙攀谈中,在重大节日座谈时,我们都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为蓝本,向他们讲职责、讲目标、讲差距,增强学习成才的紧迫感、责任感,坚定扎根基层、建功立业的信心。从试点国防生“坚决听党话、铁心跟党走”、“生为国防、志在蓝天”等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,我深刻地感受到,他们已经明确了理想坐标,找准了人生定位。

 

  二是当好师傅,言传身教提高专业技能。国防生与军校学员相比,最大优势在专业知识,但最大的劣势也在专业知识。原因就在于国防生掌握的专业理论比较扎实,也比较前沿,但与武器装备没有有效衔接。我们紧扣试点国防生能力素质短板,紧贴部队形势任务特点,紧跟装备技术发展前沿,扎实开展理论实践教学,帮助试点国防生尽快实现理论知识与武器装备的对接。一是加强课堂灌输抓带教。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师集中实施理论教学后,我们扎实开展课后辅导和答疑,对个别掌握不深的内容单独安排“吃小灶”,对普遍掌握不透的内容集体进行“深加工”,对与武器装备联系紧密的内容反复进行“精加工”,并将试点国防生所学的各门课程知识紧密地串联起来,与靶场工程建设理论紧密结合起来,增强了学习效果。二是紧贴实装实战抓带教。利用遂行试训任务、组织装备维护等时机,让他们到一线参与技术保障方案制定、装备故障分析等具体工作,把“自身悟”与“贴身帮”结合起来,抓好知识嫁接。这种紧跟实装、紧贴任务、逼近实战的教育培养方式,使他们在短短10个月内获取了课堂无法获取的大量知识信息。三是坚持课题牵引抓带教。注重发挥试点国防生思维灵活、勇于创新的特长,积极鼓励他们对靶场技术革新建言献策,实现知识拓展突破。把他们纳入教员导师自己所带的课题研究小组,鼓励他们带着任务学、带着问题学,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。毕业设计采取学员拟题、教员选题、导师定题的方式,为每名试点国防生编制下达《“卓越工程师”毕业设计任务书》,明确目标任务、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,建立周联席会议、月模拟答辩等监控评估措施,重点把好进度、质量两个关口,激发了试点国防生的创新动力。

       三是当好兄长,严格要求培养过硬作风。作风不能决定一个人走哪条路,但可以决定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。对这些刚刚参加工作实践、正处在事业观形成期的学生来讲,培养良好的生活、学习、科研作风尤为重要。为此,我们始终坚持“严”字当头,毫不放松。一是抓养成,在日常生活中严要求。坚持安排试点国防生分散居住到班,以“五同”的标准严格要求,在军事训练、学习教育、内务值班、遵章守纪等各方面,都与连队战士一个标准。突出抓好消费、交往、保密等方面教育,严防不良问题发生。二是抓态度,在学习工作中严要求。带领试点国防生发扬基地官兵“五加二”、“白加黑”的工作作风,加班加点搞试训,刻苦钻研解难题,对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当天解决,从不过夜。在遇到技术难题时,与他们共同攻关,给他们加油鼓劲,鼓励他们遇到挫折不气馁,碰到困难不退缩。三是抓习惯,在工程实践中严要求。在实装操作时抠动作,在课题研究中抠过程,在思考问题上抠思路,有时一个操作流程一练就是几十遍、上百遍,一份实践报告要返工四、五次,每天学习实践结束后,还要给他们布置思考题目,教育他们发挥特长、集智攻关,使试点国防生养成了严谨细致、勤学善思、团队协作的良好科研习惯。

(空军国防生“卓越计划”试点经验材料    文章来源: 高教司)





Copyright© 2010-2012 湖南工程学院 教务处 All Rights Reserved.